随着一年的尾声渐近,春节的脚步也日益临近。在这个温馨的时节,拜访亲朋好友无疑是一件极为愉悦的事情。走亲戚并非简单的拜访,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习俗,需要我们在时间的选择和礼物的准备上加以留意,以免因疏忽而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关于能否走亲戚的问题,习俗中规定的走亲戚时间通常从春节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之后。正月里,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探亲。她们通常会准备一大袋饼干、糖果等礼物,由母亲分发给邻里乡亲,这一传统情景仿佛重现了过年的热闹氛围。若家中多个女儿不在同一天归来,她们会依次分送礼物,虽只有四块饼干,却承载着深厚的情谊,正所谓“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在走亲戚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讲究。顺序并不是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来决定的,而是依据辈分的先后。通常先访问外甥的姥姥家,然后是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接着是大伯、叔叔、姑姑、阿姨以及哥姐的家。除非有特殊原因,这些亲戚都要走访到。虽然现在的习俗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讲究繁文缛节,礼物方面也不再强求必须带猪肉和点心,但礼物是绝对不能省略的。水果、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带的礼物不宜过于贵重,既要体面又要表达心意,可以考虑投长辈所好带一些小工艺品。
正月初二这一天,更是有其独特的风俗。在这一天,人们普遍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会举行祭财神的活动。中午时分,人们会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常以鱼和羊肉为主。在老北京,大商号会在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品包括整猪、整羊、整鸡、整鸭以及红色的活鲤鱼等,祈求新的一年能够财运亨通。
春节走亲戚是我们表达亲情、传递祝福的重要方式。在遵循传统习俗的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做出适当的调整,让这一传统活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