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起名字 >

我国历来中秋节是怎样过

编辑:公司起名 2025-07-08 10:37 浏览: 来源:www.dknjh.com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在汉字文化圈流行且历史悠久的节日背后的故事。它有着众多别名,如月夕、秋节、仲秋节等。此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中秋节,是一个期盼家人团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仰望天空中的满月,尤其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因此又被称为“月夕”或“八月节”。此刻,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也被誉为“团圆节”。

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中秋夜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人们设下大香案,摆上各种祭品,如月饼、西瓜、苹果等,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这些祭品要放在月亮的方向,然后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完成仪式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这个过程需要精心计算,确保切出的每一块月饼大小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因拜月而得到好运。还有嫦娥的美丽传说,使得少女们纷纷效仿,祈求自己能够貌美如嫦娥。在唐代,赏月、玩月已经成为中秋节的热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俗。

在小榄地区,明清时期的中秋节习俗独具特色。糖鸡是当时的赏月用品之一,制作糖鸡时需要将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后倒模制成各种形状。公鸡代表阳刚之气,因此糖鸡寓意祈愿家中男儿健康。如今虽然糖鸡的制作技艺逐渐式微,但在小榄地区仍有人坚持传承这门手艺。除了糖鸡外,小榄人在中秋节还有挂灯赏月的习俗。各式各样的花灯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更是百姓家中的喜庆吉祥物。在中秋节这一天点亮灯笼、挂起花灯,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秋节,小榄地区的亲戚朋友们会互赠月饼和时令水果作为节日礼物。当晚月亮升起时人们会在院中设案拜祭月亮并分享供品。芋头作为重要的供品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和谐。此外炒田螺也是受欢迎的节日美食寓意着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孩子们则手持中秋纸灯穿梭于街头巷尾欢庆佳节。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热爱之情的节日无论习俗如何变迁那份团聚的喜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永远不会改变。现代中秋:月饼的身份变迁

市民王先生正为中秋送礼而纠结。“今晚我要去伯伯家,但今年我该带上一盒月饼还是另选礼物呢?”他每年中秋都会带上礼物与亲人团聚。去年他发现伯伯家已有众多月饼,让他今年在选择礼物时犹豫不决。如今,月饼似乎成了家家都有的“标配”,中秋送月饼虽显传统,却也显得缺乏新意。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市民都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月饼。他们精心挑选后,又将月饼回赠给亲朋好友。在送与不收之间,他们常常陷入困惑:送月饼吧,担心对方已收太多,显得缺乏诚意;不送月饼吧,似乎又无法完全体现中秋的节日氛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已从昔日中秋节的‘独宠’转变为如今的‘点缀’。”小榄镇菊花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民俗专家李尚仁表示,过去,一盒月饼足以表达中秋的祝福;如今,人们的礼物选择更加多元。尽管月饼在现代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但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它仍是中秋送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正是中秋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婚姻三观不合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