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速递】近日,一则关于行星的新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浩瀚的宇宙中,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的氧也可能成为生命的致命杀手。这项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研究生展开的研究揭示,某些行星由于其形成时期的特殊环境,早已失去了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在宇宙生命的征程中,科学家们对低质量恒星及其附近的行星特别感兴趣。这些被称为M矮恒星的低质量恒星,比太阳要小得多,亮度也相对较低。它们周围的“可居住区”距离恒星非常近,理论上能使液态水存在于绕轨道运行的行星表面,从而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
这些天文学家通过精密的观测和研究,发现了一种现象:距离宿主恒星较近的行星相对容易被发现。他们通过观测行星的“过境”,即行星从宿主恒星前经过导致宿主恒星亮度轻微下降的方法(也被称为凌日法),或是通过测量恒星因行星的引力作用而发生“摇晃”的方法(也被称为径向速度法),来发现和测量这些行星。
在这项研究中,博士研究生罗德里格卢格尔和研究合作作者、华盛顿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罗里巴尔内斯发现,计算机仿真显示某些距离低质量恒星非常近的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距离宿主恒星过近而遭受极端高温的炙烤。这些行星的水和大气层可能早在形成之初就因酷热而消失殆尽。
卢格尔解释道:“所有恒星都源于巨大星际气体云的崩溃,这个过程在收缩时会以闪电般的速度释放能量。由于M矮恒星质量较小,引力相对较弱,它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坍缩过程,可能长达上亿年。”
他进一步指出:“环绕这些恒星的行星可能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内形成,当这些恒星还处于非常明亮的阶段时,这些行星就已经存在了。这对宜居性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这些行星会受到极端高温的炙烤,表面温度可能超过几千摄氏度。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行星表面的海洋将蒸发,整个大气层将变成水蒸气,从而失去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中的生命可能存在和消亡的复杂过程。尽管我们在寻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未知和挑战,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努力宇宙的奥秘,以期有一天能找到生命的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