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自挥毫墨,以笔墨之精髓,描绘神韵之精髓,而乃借吾指间之灵动,颂扬神韵之美妙呢?观之,《顽石图轴》如一幅幽然画卷,石之奇姿遭遇捉拿,宛如米家山之袖舞空,令人感叹其身世之不凡,亦彰显主人之痴爱赏石之情深。
清代的《顽石图轴》题跋,与《顽石歌》相映成趣,是赏石诗文中的璀璨明珠。此类题画石诗,多在扬州画派名家的笔下生辉,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诗与画完美结合,阐发出奇石的非凡气质与主人的赏石情怀。
近代的吴昌硕《补天石图轴》,则是一幅立峰之水墨描摹,题画诗犹如一曲赞美补天石的悠扬乐章。张熊的《斧神工图轴》,则描绘了奇峰之夭矫若虬龙,森然欲起舞的姿态。蒲华的《竹石水图轴》,融合了奇石、风竹与水的元素,其题画诗宛如一首清新的自然赞歌。而郑遗孙的《箕畴五福图轴》,则是一幅寿石清供图,题画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在描绘园林景观的山水画中,奇石怪峰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清代吴滔的《皋园课花图卷》,园中高大太湖石的峥嵘不凡,分外引人注目。近代赵叔孺的《桐荫书屋图轴》中,两方奇石一立一卧,呈现瘦漏之态,与书屋中的主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赵藩的《溉庵玩古图册》中的“玩古”一开,虽然聚焦于室内,但其中的供石却是瘦漏透造型结构,带有木座,成为了文人玩古场景中的亮点。与此清代费丹旭的“溉庵十二景”册页中的“溉庵玩古”,也描绘了这一场景,从侧面证实了赵藩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溉庵”主人的风雅好古。
此次展览在杭州博物馆展出至2022年3月27日,展示了众多关于赏石文化的瑰宝。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与情感,让观众在欣赏的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无论是题画诗还是画作,都是对奇石神韵的赞美与颂扬,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独特追求与热爱。看完这些作品后,不禁让人对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敬意,同时也对艺术家的才华与创造力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