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莫过于璀璨夺目的节日之一元宵节。在农历的正月十三这一天,我们迎来了元宵节的准备阶段,也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上灯”。这一天,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商贩们纷纷叫卖着各式各样的花灯。
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中的“灯头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在厨灶下点燃灯火,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关于上灯的风俗,从南宋时期就已开始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纷纷上街欣赏各种精美的花灯,气氛热闹非常。
到了正月十三这一天,除了赏灯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活动。比如玩滚龙灯,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在正月十三日为试灯日,十四日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圆灯。试灯日傍晚,街上会出现多条滚龙和故事灯等彩灯。华灯初上时,龙灯开始穿梭于街道之间,四处飞舞。各种彩灯闪烁辉煌,让人目不暇接。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次日再继续进行。
在农村地区还有制作“圣虫”的传统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会聚在一起,制作形态各异的“圣虫”。她们和面、裁剪、雕刻、蒸煮,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栩栩如生的“圣虫”象征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月十三则是这个节日的序曲。这一天,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花灯和彩灯,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丰富的传统活动。这些习俗和风俗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传承,也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